
洞口融媒9月6日讯(记者:王禹 滕绍忻)“老头子,咱们看那边。”9月5日上午,在黄桥镇安乐村99岁抗战老兵周光元家中,周光元与妻子袁金玉换上了志愿者精心准备的礼服,挽着手,相互依偎,火红的秀禾服与布满皱纹却满是笑意的脸庞相映衬,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定格下一场跨越71年婚姻的“潮流纪念”。
没有结婚照也幸福
周光元老人出生于1927年,14岁便参军入伍,先后参加了雪峰山会战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以及解放上海战役。1954年,周光元返乡探亲时,经媒人介绍,与同村的袁金玉相识。“虽然他大了我十岁,但他是当过兵的嘛,我就很看中他,那会很穷,也不兴拍结婚照,我们俩去镇里登记了一下,就算结婚了。”袁金玉笑着回忆道。
婚后,周光元马上要返回解放上海战役的战场,因放心不下新婚的妻子,周光元带着袁金玉一起来到了上海。“随军的生活还是很艰苦,要担惊受怕,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我就觉得很幸福。”结婚的第二年,袁金玉在上海生下了大儿子周建申。
“不能上战场那我就下农村”
“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,当时机关枪就是从我的大腿这里直接扫过去了。”换衣服时,周光元老人自豪地向志愿者介绍身上的疤痕,聊起受在战场上受重伤的经过时,一旁的袁金玉不禁又红了眼眶。
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时,周光元的腿部被机枪扫射身负重伤,以享受八级战残疾军人待遇退出现役。退役后的周光元一边养伤一边在上海水利水电安装公司上班,夫妻二人度过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甜蜜时光。
1962年,周光元决定响应国家号召,放弃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支援农业生产,一家人又搬回了黄桥老宅生活。“当时我是有情绪的,但婚姻就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,相亲相爱,他去哪里我就去哪里。”袁金玉说。此后的几十年,周光元在外务农,袁金玉便在家照顾孩子,两人相携相伴,抚养了七个子女长大成人。
“在家从没红过脸,吵过架,父亲现在年纪大了听不清,我妈就是他的耳朵,他们俩在我印象里从没分开过。”父亲今年有99岁高龄,腿脚不便利,母亲也已经89岁了,周建申和妻子便选择留在老家照顾父母,有父母做榜样,周建申和妻子也十分恩爱。
抗战老战士圆了婚纱梦
“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......”周光元与袁金玉夫妻俩携手走过了71年光阴,在周光元心里,一直有一个遗憾,“我们过了一辈子,能庆祝‘白金婚’的夫妻是凤毛麟角,可我们俩连一张正经的合影都没有。”洞口县雪峰之光志愿者联合会得知老人经历后,主动联系黄桥镇,可以免费提供服装,为两位老人拍一组时尚的结婚照,周光元还特地为妻子选择了有中式风格的秀禾服。
“拍婚纱照虽然说是年轻人的事,但是浪漫不分年龄嘛。”在周光元心里,这组婚纱照不仅是给妻子的“迟到礼物”,也是对自己人生的纪念——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和平幸福的如今,能和相爱的人一起“赶一次潮流”,是最珍贵的幸福。
责编:付泽宇
一审:薛源
二审:谢定局
三审:欧阳恩雄
来源:洞口县融媒体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